旺報【記者陳昶睿╱專題報導】 相較於在大陸遭遇坎坷命運的國民黨老兵,1949年後隨國民政府遷台的老兵,在生活照護及退休撫卹方面,受到政府較優的待遇。不過,隨著台灣民主化的推動,過程中所激起的族群對立、意識形態分歧,他們也遭受不少謾罵及羞辱,失去了身為國軍的榮譽感。 政府播遷來台後,因為要安置大量的軍民而在台灣各地設立眷村。1953年起又成立榮譽國民之家(簡稱榮家),來安置、照顧各地老弱傷殘的退役官兵。此後,退伍軍人不僅可領月退俸,在眷村改造時期還可領有購屋補助;住進榮家的老兵,都不愁生活上的照護。 然而,隨著台灣在1980年代進行民主化、開放黨禁與報禁,以及在2000年政黨輪替後,族群問題成為政治人物炒作的話題,到了陳水扁主政時期達到最高峰;為從事政黨活動,當時的民進黨不斷檢討老兵福利,甚至以「老芋仔(老東西)」字眼,來批評、汙辱老兵。 一江山戰役協會理事長王應文表示,若沒有當年國軍在前線抗戰的犧牲,就不會迫使日軍戰敗,讓台灣地位得以穩固;若沒有老兵的奮戰,就沒有台灣的光復;這些政治人物在那裡說三道四、忘恩負義,有失對這些當年抗戰老兵的尊重,傷透老兵的心。 | ||||||||||||||
|
|
| ||||||||||||
|
|
| ||||||||||||
|
|
|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